排污许可管理办法

排污许可管理办法

排污许可管理办法(2024年4月1日生态环境部令第32号公布,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目 录第一章 总 则第二章 排污许可证和排污登记表内容第三章 申请与审批第四章 排污管理第五章 监督检查第六章 附 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排污许可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水、固体废物、土壤、噪声等专项污染防治法律,以及《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排污许可证的申请、审批、执行以及与排污许可相关的监督管理等行为,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以下简称排污单位),应当依法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并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依法需要填报排污登记表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以下简称排污登记单位),应当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进行排污登记。第四条 根据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等因素,对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简化管理和排污登记管理。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简化管理的排污单位具体范围,依照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规定执行。实行排污登记管理的排污登记单位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第五条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排污许可的统一监督管理。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排污许可的监督管理。第六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排污单位的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噪声等污染物排放行为实行综合许可管理。第七条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排污单位及其生产设施、污染防治设施和排放口实行统一编码管理。第八条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排污许可证的申请、受理、审查、审批决定、变更、延续、注销、撤销、信息公开等应当通过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办理。排污单位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也可以通过信函等方式提交书面申请。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中记录的排污许可证相关电子信息与排污许可证正本、副本记载的信息依法具有同等效力。第九条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中报告的污染物实际排放量,可以作为开展年度生态环境统计、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考核、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等工作的依据。排污许可证应当作为排污权的确认凭证和排污权交易的管理载体。第二章排污许可证和排污登记表内容第十条 排污许可证由正本和副本构成。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依据地方性法规,增加需要在排污许可证中记载的内容。第十一条 排污许可证正本应当记载《条例》第十三条第一、二项规定的基本信息,排污许可证副本应当记载《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所有信息。法律法规规定的排污单位应当遵守的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噪声等控制污染物排放的要求,重污染天气等特殊时段禁止或者限制污染物排放的要求,以及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的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土壤污染隐患排查、自行监测等要求,应当在排污许可证副本中记载。第十二条排污单位承诺执行更加严格的排放限值的,应当在排污许可证副本中记载。第十三条 排污登记表应当记载下列信息:(一)排污登记单位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生产经营场所所在地、行业类别、法定代表人或者实际负责人等基本信息;(二)污染物排放去向、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及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等。第三章申请与审批第十四条 排污单位应当在实际排污行为发生之前,向其生产经营场所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审批部门)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海洋工程排污单位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第十五条排污单位有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场所排放污染物的,应当分别向生产经营场所所在地的审批部门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第十六条 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排污单位在提交排污许可证首次申请或者重新申请材料前,应当通过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开基本信息和拟申请许可事项,并提交说明材料。公开时间不得少于五个工作日。第十七条 排污单位在填报排污许可证申请表时,应当承诺排污许可证申请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合法性,承诺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落实排污许可证规定的环境管理要求,并由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签字或者盖章。第十八条 排污单位应当依照《条例》第七条、第八条规定提交相应材料,并可以对申请材料进行补充说明,一并提交审批部门。排污单位申请许可排放量的,应当一并提交排放量限值计算过程。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通过排污权交易获取的,还应当提交排污权交易指标的证明材料。污染物排放口已经建成的排污单位,应当提交有关排放口规范化的情况说明。第十九条 排污单位在申请排污许可证时,应当按照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编制自行监测方案。自行监测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监测点位及示意图、监测指标、监测频次;(二)使用的监测分析方法;(三)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四)监测数据记录、整理、存档要求;(五)监测数据信息公开要求。第二十条 审批部门收到排污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后,依照《条例》第九条、第十条要求作出处理。审批部门可以组织技术机构对排污许可证申请材料进行技术评估,并承担相应费用。技术机构应当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提出技术评估意见,并对技术评估意见负责,不得向排污单位收取任何费用。技术机构开展技术评估应当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保守排污单位商业秘密。第二十一条 排污单位采用相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的,或者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排污单位采用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准文件要求的污染防治技术的,审批部门可以认为排污单位采用的污染防治设施或者措施能够达到许可排放浓度要求。不符合前款规定情形的,排污单位可以通过提供监测数据证明其采用的污染防治设施可以达到许可排放浓度要求。监测数据应当通过使用符合国家有关环境监测、计量认证规定和技术规范的监测设备取得;对于国内首次采用的污染防治技术,应当提供工程试验数据予以证明。第二十二条 对具备下列条件的排污单位,颁发排污许可证:(一)依法取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准文件,或者已经办理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手续;(二)污染物排放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重点污染物排放符合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准文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其中,排污单位生产经营场所位于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还应当符合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关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特别要求;(三)采用污染防治设施可以达到许可排放浓度要求或者符合污染防治可行技术;(四)自行监测方案的监测点位、指标、频次等符合国家自行监测规范。第二十三条审批部门应当在法定审批期限内作出审批决定,对符合条件的颁发排污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出具不予许可决定书,书面告知排污单位不予许可的理由,以及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依法需要听证、检验、检测、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审批期限内,审批部门应当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排污单位。第二十四条 排污单位依照《条例》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提出延续排污许可证时,应当按照规定提交延续申请表。审批部门作出延续排污许可证决定的,延续后的排污许可证有效期自原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次日起计算。排污单位未依照《条例》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提前六十日提交延续申请表,审批部门依法在原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之后作出延续排污许可证决定的,延续后的排污许可证有效期自作出延续决定之日起计算;审批部门依法在原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之前作出延续排污许可证决定的,延续后的排污许可证有效期自原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次日起计算。第二十五条 对符合《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应当重新申请排污许可证情形的,排污单位应当在实际排污行为变化之前重新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污单位应当提交排污许可证申请表、由排污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签字或者盖章的承诺书以及与重新申请排污许可证有关的其他材料,并说明重新申请原因。重新申请的排污许可证有效期自审批部门作出重新申请审批决定之日起计算。第二十六条 排污单位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等排污许可证正本中记载的基本信息发生变更的,排污单位应当自变更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审批部门提交变更排污许可证申请表以及与变更排污许可证有关的其他材料。审批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变更决定,按规定换发排污许可证正本,相关变更内容载入排污许可证副本中的变更、延续记录。排污许可证记载信息的变更,不影响排污许可证的有效期。第二十七条排污单位适用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发生变化,需要对排污许可证进行变更的,审批部门应当在标准生效之前和总量控制指标变化后依法对排污许可证相应事项进行变更。第二十八条除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规定情形外,排污许可证记载内容发生变化的,排污单位可以主动向审批部门提出调整排污许可证内容的申请,审批部门应当及时对排污许可证记载内容进行调整。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批部门应当依法办理排污许可证的注销手续,并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上公告:(一)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二)排污单位依法终止的;(三)排污许可证依法被撤销、吊销的;(四)应当注销的其他情形。第三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撤销排污许可证,并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上公告:(一)超越法定职权审批排污许可证的;(二)违反法定程序审批排污许可证的;(三)审批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审批排污许可证的;(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排污单位审批排污许可证的;(五)依法可以撤销排污许可证的其他情形。排污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排污许可证的,应当依法予以撤销。第三十一条 上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对具有审批权限的下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排污许可证审批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发现属于《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违法情形的,上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责令改正。第三十二条 排污许可证发生遗失、损毁的,排污单位可以向审批部门申请补领。已经办理排污许可证电子证照的排污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自行打印排污许可证。第四章排污管理第三十三条 排污单位应当依照《条例》规定,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排污登记单位应当依照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管理规定运行和维护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规范化排放口,落实排污主体责任,控制污染物排放。第三十四条 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和有关标准规范,依法开展自行监测,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原始监测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五年。排污单位对自行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不得篡改、伪造。第三十五条 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排污单位,应当依法安装、使用、维护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排污单位发现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传输数据异常的,应当及时报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并进行检查、修复。第三十六条 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的格式、内容和频次要求记录环境管理台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与污染物排放相关的主要生产设施运行情况;发生异常情况的,应当记录原因和采取的措施。(二)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及管理信息;发生异常情况的,应当记录原因和采取的措施。(三)污染物实际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发生超标排放情况的,应当记录超标原因和采取的措施。(四)其他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应当记录的信息。环境管理台账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五年。第三十七条 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的执行报告内容、频次和时间要求,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上填报、提交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包括年度执行报告、季度执行报告和月执行报告。季度执行报告和月执行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根据自行监测结果说明污染物实际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及达标判定分析;(二)排污单位超标排放或者污染防治设施异常情况的说明。年度执行报告可以替代当季度或者当月的执行报告,并增加以下内容:(一)排污单位基本生产信息;(二)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三)自行监测执行情况;(四)环境管理台账记录执行情况;(五)信息公开情况;(六)排污单位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七)其他排污许可证规定的内容执行情况。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报告中污染源监测数据等与污染物排放相关的主要内容,应当由排污单位记载在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完成当年的排污许可证年度执行报告中。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应当作为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重要依据。排污单位发生污染事故排放时,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及时报告。第三十八条 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如实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上公开污染物排放信息。污染物排放信息应当包括污染物排放种类、排放浓度和排放量,以及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运行情况、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自行监测数据等;水污染物排入市政排水管网的,还应当包括污水接入市政排水管网位置、排放方式等信息。第三十九条 排污登记单位应当在实际排污行为发生之前,通过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填报排污登记表,提交后即时生成登记编号和回执,由排污登记单位自行留存。排污登记单位应当对填报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排污登记表自获得登记编号之日起生效,有效期限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排污登记信息发生变动的,排污登记单位应当自发生变动之日起二十日内进行变更登记。排污登记单位因关闭等原因不再排污的,应当及时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注销排污登记表。排污登记单位因生产和排污情况发生变化等原因,依法需要申领排污许可证的,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及时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并注销排污登记表。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四十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将排污许可证和排污登记信息纳入执法监管数据库,将排污许可执法检查纳入生态环境执法年度计划,加强对排污许可证记载事项的清单式执法检查。对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不按照排污许可证要求排放污染物、未按规定填报排污登记表等违反排污许可管理的行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第四十一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落实情况的检查,重点检查排污单位提交执行报告的及时性、报告内容的完整性、排污行为的合规性、污染物排放量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各项管理要求的落实情况等内容。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检查依托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开展。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要求排污单位补充提供环境管理台账记录、自行监测数据等相关材料,必要时可以组织开展现场核查。第四十二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排污许可证质量管理,建立质量审核机制,定期开展排污许可证质量核查。第四十三条 排污单位应当树立持证排污、按证排污意识,及时公开排污信息,自觉接受公众监督。鼓励社会公众依法参与监督排污单位和排污登记单位排污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均有权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处理,按照有关规定向举报人反馈处理结果,并为举报人保密。第六章附则第四十四条 排污许可证正本、副本、承诺书样本和申请、延续、变更排污许可证申请表格式,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第四十五条 排污单位涉及国家秘密的,其排污许可、排污登记及相关的监督管理等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的规定。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原环境保护部发布的《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令第48号)同时废止。 内容转载于生态环境部

2024-07-02
2024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非膜全量化智能处理技术成果论证会成功举办

2024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非膜全量化智能处理技术成果论证会成功举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4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非膜全量化智能处理技术成果论证会成功举办渗滤液处理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2024年1月9日,由广东经济投资促进会、广东省节能协会联合主办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非膜全量化智能处理技术成果论证会”取得圆满成功!该技术由广东徽能新邦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和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联合共建研发基地自主研发,并已研制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非膜全量化智能处理成套装置,该技术的重大突破,为减少和彻底解决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难题找到新的技术线路。 城市人均制造生活垃圾1.3~1.6公斤,垃圾围城现象一直困扰着市民生活,也是中国城镇化后的一大难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着各个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拦路虎”和“绊脚石”,不仅占用大量土地用于填埋生活垃圾,而且垃圾填埋场每天产生大量的渗滤液。 在众多城市污水中,垃圾渗滤液作为一种高浓度废水,属高污染源,成分复杂,渗滤液是最难处理的污水之一,大量渗滤液库存累积,成为重要污染源,这些“定时炸弹”随着时间推移和雨季到来,对生态环境和民生安全造成重大隐患,严重威胁地下水系安全。据统计全国每年产生1000万吨渗滤液,亟待处理的渗滤液库存达4000万吨。要彻底解决生活垃圾及其产生的渗滤液污染问题任重道远。2016年12月,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的指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2017年3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主办单位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中山举办此次技术论证会,助力解决生活垃圾污染问题。 本次技术论证会,主办方邀请8名权威专家教授组成专家组,专家分别来自中山大学崔成江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龙金星教授、广州工业大学舒日洋副教授、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张建军副教授、广东省科学院徐永谦教授、广东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李丽春教授、广东省环保产业协会秘书长易颂辉高级工程师、广东环保研究总院袁敏忠高级工程师等。 首先,专家组参观联合共建研发基地,听取广东徽能新邦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项目负责人刘东生高级工程师介绍技术工艺流程,实地察看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非膜全量化处理成套装置运行情况,提取各工艺环节水样进行化验分析。广东徽能新邦生态环境科技公司技术总监刘东生介绍工艺系统 参观结束,专家组集中到中山俊诚海逸酒店二楼会议室举行论证会。听取广东徽能新邦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赵兵先生对研发背景、研发过程、研发成果的详细汇报,重点介绍该技术创新点。专家组组长徐永谦教授接受采访(颁发证书) 并在专家组组长徐永谦教授主持下,专家们充分发表意见,向技术团队提出质询,技术团队一一做出响应,进行深入交流。广东徽能新邦生态环境科技公司总经理沈赵兵演示技术 随后专家组召开闭门会议,与目前国内渗滤液处理采取的技术路线及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全量化处理技术与现在的膜处理技术相比,无浓缩液产生,大幅度降低二次处理难度和成本;对该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对技术水平做出中肯评价,该技术在国内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论证会结束后,专家组组长徐永谦教授接受本台记者采访,徐教授表示:“此次论证会很新颖,以前的论证会都是专家闭门会议,此次是一个开放式的论证会,邀请这么多的嘉宾共同见证技术论证,是主办方的一次创新性尝试,也说明技术团队对自己的技术很有信心,敢于面对同行们的检视,效果非常好! 另外,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技术是国内目前渗滤液处理领域一个新的技术线路,技术先进,而且已有在市场上推广应用的案例,具备产业化和工程化应用的条件,应该大力推广。”中山市和臻企业管理公司刘莹生总经理接受采访 记者还采访了该技术项目的投资机构中山市和臻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刘总,刘总表示:“我以前没投过环保行业,偶然机会认识了沈总,通过与他的交往,才对污水处理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以前一无所知,没想到垃圾渗滤液污染这么大,也没有什么好的处理技术,每年的增量和已有的库存量都很大,我就产生了兴趣,经过深入调研,发现这是个很好的投资方向,既利国利民又有发展前景,对徽能新邦的团队也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他们是一帮干实事的人,可以做大事的人,我就决定投资。今天听了专家们的评价,说明我投对了,更有信心了,我会一直坚定地支持这个项目。”

2024-01-09
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中山市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协会等领导莅临我司参观指导

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中山市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协会等领导莅临我司参观指导

近日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中山市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协会、中山市电子科技大学院长、广东省节能低碳评审专家教授等领导及同行受邀来我司参观指导。我司董事总经理刘东生、沈赵兵予以热情的接待,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技术团队、业务范围,重点介绍我司自主研发的《高浓度渗滤液污水非膜全量化处理设备》。我司的全量化撬装工艺模组、HN智能动态控制系统、HN末端综合指标控制系统等技术已远远领先国内同行业水平。我司董事总经理刘东生、沈赵兵与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罗会长、宋主任,中山市电子科技大学王院长,紫方环保刘总合影。我司董事总经理沈赵兵介绍高浓度渗滤液污水非膜全量化处理系统。我司董事总经理沈赵兵与中山市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协会李书记、卢秘书长,广东省节能低碳评审专家施教授、建设银行陈总等合影。我司董事总经理沈赵兵与中荣印刷集团、惠州商会一行人合影 。

2023-12-01
我司参加“2023年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

我司参加“2023年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

“2023年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2023MIECF)于2023年8月17至20日在澳门威尼斯人酒店举行。本届活动以“推动绿色创新共建生态文明”为主题,通过举办绿色展览、绿色论坛、绿色配对、绿色公众日等系列活动,并增设在线展厅、云配对及云直播等内容,助力推动珠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上的环保商务合作及技术交流。以下是我司参展花絮:

2023-08-21
热烈庆祝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授予我司“团体会员单位”牌匾

热烈庆祝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授予我司“团体会员单位”牌匾

“团体会员单位”牌匾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王奎会长向我司授牌介绍我司研发成果我司领导与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王奎会长、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王悦院长合影(1)我司领导与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王奎会长、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王悦院长合影 (2)

2023-05-02


关于我们工程应用行业资讯9.PNG10.PNG
荣誉资质垃圾渗滤液行业资讯转载

 工业废水






Copyright © 2024 徽能新邦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760-88511323,15521588299        企业邮箱: ygp@huinengxb.com          粤ICP备2024260561号-1